1农业防治
1.1清洁园地
冬季清园:12月至次年2月,彻底清除园地内的病叶、落叶及枯枝,集中烧毁或深埋(深度≥30cm),减少越冬病原菌基数;
生长季清理:6-9月病害发生期,及时摘除病叶,带出园外销毁,避免病原菌扩散再侵染。
1.2优化栽培管理
合理密植:根据土壤肥力调整定植密度,一般保持株行距2米×3米,确保树冠通风透光,降低叶片表面湿度;
科学修剪:夏季(6-8月)疏除过密枝、交叉枝,改善园内通风条件,促进叶片干燥。
增强树势:采果后施足腐熟有机肥(如农家肥20-30kg/株),春季萌芽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(1-1.5kg/株),避免偏施氮肥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
2物理防治
人工辅助控湿:雨季来临前,在园地内铺设地膜或秸秆覆盖,减少雨水飞溅传播病原菌;
通风降湿:对于密植地块,搭建简易支架撑起下部枝条,增加空气流通,降低局部湿度;
高温杀菌:夏季晴热天气(温度≥30℃),可在正午时段通过喷水后晾晒的方式,利用阳光紫外线杀灭部分叶片表面病原菌。
3生物防治
3.1微生物防治
发病初期: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水剂(1000倍液)或春雷霉素水剂(800倍液),每亩用量50-60L,间隔7-10天喷施1次,连续2-3次,通过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生长。
土壤调理:结合秋季施肥,每亩施用50-100kg生物有机肥(含哈茨木霉菌等有益菌),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,增强植株抗病性。
3.2 植物源药剂防治
选用0.5%小檗碱水剂(500倍液)或2%春雷·噻唑锌水剂(800倍液),在病害初发期喷雾防治,兼具安全性与防效。
4化学防治
4.1 防治时期与药剂选择
防治阶段 | 关键时期 | 推荐药剂 | 使用方法 |
预防期 | 4月上旬(新叶展开期) | 8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| 稀释200倍液,全株喷雾,重点喷洒叶片正面及背面
|
初发期 | 5-6月(病斑初现时) | 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| 稀释1500倍液,均匀喷雾叶片,间隔10-15天1次
|
高发期 | 7-8月(病斑扩散期) | 250g/L嘧菌酯悬浮剂 | 稀释1200倍液,全株喷雾,连续2次,间隔7-10天
|
巩固期 | 9月上旬(病害衰退前) | 450g/L咪鲜胺水乳剂 | 稀释1500倍液,喷雾防治,减少越冬病原菌
|
4.2 注意事项
药剂需轮换使用(如苯醚甲环唑、咪鲜胺、嘧菌酯交替),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;
施药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,避免高温强光下喷施,减少药剂挥发和叶片灼伤;
果实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,严格控制药剂用量,避免农药残留;
喷雾时确保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,尤其是叶背和树冠内部叶片,提高防治效果。